在犍为县舞雩镇,有这样一位村干部、县人大代表,他心系群众,敢做敢为,带领群众改变传统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群众收入、带领群众致富,他就是平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县人大代表李昌林。
带领村民创先争优
“他带领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可以不用出去打工,在家也不愁没有活儿干;他还带领我们美化环境,把村子建设得干净漂亮;他经常征求我们的意见建议,只要是有利于村子的发展,他都会积极呼吁或向上争取,是我们的‘贴心人’‘代言人’。”谈到李昌林,平安村村民陈江一个劲儿地夸赞。
自任职以来,李昌林就始终抱着为老百姓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力用情履职尽责,想方设法让村民收入更多,村子环境更好,发展更可持续。在他的带领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平安村已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村支书,就是要真心实意想村民之所想,带着感情为老百姓工作,一心一意帮助老百姓改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工作信条,也是我今后永远不变的坚持。”李昌林的一席话既是他的心声,也是他一直以来备受村民认可的答案。
创新乡村治理路径
如何促进乡风文明,提升治理效能?爱琢磨的李昌林经过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思考、反复调研,借鉴先进地区的乡村治理经验,在全县率先开展文明诚信体系建设,实行积分管理制度,以积分制管理推进村民自治。
“不被村民理解,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在谈到开始实行积分制度的时候,李昌林还记忆犹新。但他没有放弃,坚信虽然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实行开来,就会对村子的长远发展大有好处。他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围绕遵纪守法、支持公益、孝老敬亲等重点内容,将村民的日常行为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数据指标,综合运用物质奖惩、道德约束等手段,使村级大小事务都能通过积分得到有效处理。通过不懈努力,平安村正逐步探索出一条通过构筑诚信乡村体系,推动党群关系融洽,最终实现乡村善治之路。
“如今,党员群众崇尚乡风文明、看齐先进典型,村风民情持续向上向好,说明付出是有回报的。”李昌林提到这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立足平安村实际,李昌林带领村“两委”确立了水果采摘和花木观赏两大主导产业,成功争取到中省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桃树、玫瑰花、稻鱼种养等特色产业,积极回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打造网红打卡地“风烟渡”,探索培育康养娱乐、休闲垂钓、采摘体验等新业态。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万元。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好环境。李昌林把打造生态宜居好环境作为主要任务来抓,以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为契机,组织开展风貌改造、道路绿化美化、厕污治理、文明新风等“六大行动”,建立生活垃圾“户收集、村组转运”治理模式,全面推动道路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还投入60多万元完成户厕改造400多户,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20个,绿化美化村道6公里,整村实现“水、电、气”全覆盖,实现了人居环境村民共治、治理成果村民共享,推动村子人居环境从集中整治迈向长效管护,走出了平安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路子。
“作为村子的领头人、县人大代表,我将立足岗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镇规划和建设中来,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把农业产业发展起来,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继续努力。”对于今后的工作,李昌林胸有成竹。
版权所有 犍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蜀ICP备2020029471号-1
人大地址:玉津镇滨江路584号
电 话:0833-4221779
人大邮箱:0833-4221779 传 真:0833-4221779
技术支持:杰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