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听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报告的
审议意见
犍为县人民政府:
犍为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充分肯定了县人民政府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实施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法治意识。一是全面重视强覆盖。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教育,落实普法责任,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列入各级学法内容,纳入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坚持常态化与“法治宣传月”等集中宣传相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扩大宣传覆盖面,全方位宣传;要激活(村)社区宣传功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抓好涉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凝聚社会共识,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创新载体重效率。要不断丰富宣传形式,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分类制作课件,使普法教育更加生动,更加具体化,更有实效性。在保护好未成年人隐私前提下,运用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进行宣传。三是用好渠道筑基础。中小学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的主渠道,因此学校要有足够的主动性。要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校园德育工作重点常抓不懈,组织广大学生自觉学习法律,引导未成年人学法、知法、懂法,增强法治意识;利用好家长学校,加强学生家长的法制宣传培训,引导家长正确履行监护人法定职责,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拒绝家庭暴力,推广关爱、激励、阳光等新的教育方式。
二、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未成年人保护整体合力。一是加大纵向领导力度,打通保护的“最后一公里”。要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运用“一把手”工程的工作力度,依照“工作规则”履职尽责,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相关部门、群团组织工作汇报,深入分析研判,总结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找准工作薄弱之处,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建立困境未成年人发现报告机制和社会保护机制,夯实县镇村(社区)三级保护责任,对留守、困境和残疾等重点群体,分类分级管理,夯实监护责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考核管理,纳入目标绩效,严格考核,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效开展;坚持上下互动,各部门、群团组织要加强对镇、村(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指导,各镇、村(社区)要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与其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实质性开展工作。二是筑牢横向联动机制,杜绝产生“真空地带”。加大部门联动,各部门、群团要主动加强沟通,配合开展工作,畅通信息渠道,互通工作情况,整合人、财、物各类资源,做到平台共建、信息共通、数据共享、成果共用;积极培育志愿者、社会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兴趣培养、心理健康、预防犯罪、关心关爱,形成保护合力;强化家、校、社协同,学校要主动向家长通报学生情况,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思想动态,镇、村要定期与学校沟通会商,消除家庭、学校、社会监护间的“真空地带”。
三、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水平。一是完善工作机制。要及时落实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编制,充实工作人员,各部门、镇、村(社区)要明确分管领导、承办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培育志愿者队伍,引进心理健康专业人才;要把未成年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内容,全面加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和密切接触未成年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加快阵地建设。加快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社)儿童之家建设,积极规划建设文化、体育、科技等公益场所,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判后帮教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的阵地教育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场所。三是切实解决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改善办学(园)条件,加快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客运公共交通,切实解决学校布局调整带来的边远山区学生上学难问题,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权,保障留守、困境、残疾未成年人完成义务教育;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设施安保设施、交通设施建设,有效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四是抓好“依法实施”与“人文关怀”的有效衔接。完善公共场所、旅游景区景点等场所母婴室、婴儿护理台和方便幼儿使用的坐便器、洗手台设置,为未成年人提供方便;切实做好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建立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台账,推进困境儿童结对帮扶,实施分类保障,满足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教育、安全、医疗康复、住房等需要;在做好物质关爱的同时,利用好“乐法妈妈”信箱、“亲子家坊”课堂等平台,积极开展助学圆梦、微愿望征集、“留住妈妈”、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大力加强情感关爱。
四、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社会环境。一是大力整治以网络为主的文化娱乐市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建立未成年人成长社会环境治理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对涉未成年人场所、服务、活动和经营行为监督检查,从严执法。要加强文化娱乐市场管理,积极鼓励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创作、影视作品,严厉查处有毒有害出版刊物、影视剧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黑网吧”和网吧、酒吧、酒店等场所违反规定接待未成年人情形,杜绝有害身心健康的未成年人参演活动;要加强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管理,推广、安装、使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合理开展网络教学,监督引导未成年人规范网络行为,正确预防、及时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特别是网络游戏,及时查处有害网络产品和服务、网络欺凌、不文明网络行为。二是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严格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定期开展密切接触未成年人从业人员违法犯罪信息查询,依法保障案件办理中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拐卖、绑架、虐待儿童,对未成年人性侵害、性骚扰,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违法行为;要加强未成年人用工监督检查,从严查处违规招用未成年人行为。三是构建有温度的家庭社会环境。积极落实未成年人委托照护、临时监护,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督促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把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情况纳入村(居)规民约,列为文明市民、文明家庭、五好家庭评比内容,探索建立履职不力监护人或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教育惩诫机制;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卫生保健,加强传染病防治和监督管理,规范疫苗预防接种,做好近视防治和心理健康干预。四是打造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紧扣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全面、全员、全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有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学生心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生命、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决不抛弃、决不放弃学困生、后进生,格外关注和关爱留守、困境、残疾甚至折翅、失足学生;积极开展示范学校、文明学校、绿色学校、艺体特色学校等各类创建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享受成果,推进学校环境育人;注重细节管理,全面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及时排查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减少和杜绝校园歧视、校园欺凌发生,还学校一片净土。
以上审议意见,请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办理,并将落实情况于2023年2月底前书面报送县人大常委会,县人大社会委将对办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版权所有 犍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蜀ICP备2020029471号-1
人大地址:玉津镇滨江路584号
电 话:0833-4221779
人大邮箱:0833-4221779 传 真:0833-4221779
技术支持:杰云网络